英国伦敦: 中国新年庆典的喜和尬
一年一度的伦敦中国新年庆典结束了
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场面盛大
最激动人心的舞狮环节 来源:BBC
1. 热闹非凡
这个号称亚洲之外最大的中国新年庆典每年吸引了将近70万游客参与。
英国首相最近刚结束访华之行,中英“黄金时代”关系进一步升级,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英国媒体透露,伦敦当地政府和华人社群都高度重视今年的春节活动,今年的庆典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
我也是第一次在国外过春节,让我惊喜的是,无论从线上还是线下,都能观察到英国人对春节还是挺感兴趣的。
特拉法加广场(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周边被挤得水泄不通,绝大部分都不是亚洲面孔,而是拖家带口、全家出动的本地人。广场里几乎是被人群推着走。由于我住的地方离活动现场比较近,一大早就来到现场等候了,然而我迟到的朋友们因为人太多被要求等待一个小时后方可进入广场区域。
唐人街那边就更不用说了,高峰时期游客无法进入,有些人排队三小时才能吃上饭。那些受不了漫长排队时间的人,选择打包出来在街上席地而坐解决午饭。
唐人街
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热搜标签 “Chinese New Year” (中国新年)和 "Year of the Dog" (狗年)排名第一。无论那些人身边有没有华人朋友,都会在推特上互相拜年,或者附上暖暖的萌狗图。
中国新年和狗年均上推特热搜
许多西方政要、企业和体育明星、明星均通过社交媒体传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除夕起我的社交媒体就不断有推送他们各式各样的春节祝福,比如英国首相、英国工党领袖、伦敦市长、以及欧洲各种足球俱乐部等等。
许多国际学生众多的英国大学也会给全校学生群发邮件祝大家中国新年快乐。
全英上下,从大城市伦敦、曼彻斯特到像诺丁汉这样的小城市都有当地市政府官方主办的中国新年庆典活动。庆典规模最大的就数伦敦了,周日的新年庆典吸引了将近百万世界各地的游客。
春节庆典已不再是当地华人自发的零散组织,而是成为了当地政府着手准备精心策划的年度活动,据当天发言的中国驻英国大使,伦敦官方组织的春节庆典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这一方面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能展示英国自由、开放、尊重多元化的社会风气。
市中心大游行
事实上,除华人春节外,伦敦市政府也主办其他少数族裔节庆,如印度排灯节、日本文化节、非洲节、爱尔兰圣帕特里克节等。当然,中国新年庆典的场面之大参与人数之多足以秒他们几条街,春节活动事实上是伦敦最大的外国节庆,并且每年规模都在扩大。
特拉法加广场人山人海
2. 多元化的伦敦
生活了半年后,我感受这里不仅仅是英国的首都和英伦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一座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和极其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套用信仰伊斯兰教的现任伦敦市长萨迪克(Sadiq)经常在媒体上说的:
London is open. We don’t simply tolerate each other’s differences, we celebrate them. Many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globe live and work here, contributing to every aspect of life in our city.
伦敦是开放多元的。我们不仅理解和接受彼此的差异,并且还热爱包容这些差异。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生活和工作在这座城市,并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
一座伟大世界级的城市
不仅仅是包容所有人
还要不排斥任何人
当然,伦敦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底下也有肮脏的一面。泰晤士河是一条明显的阶级分界轴线,南北岸差异明显,这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话题之内了。
3. 政治化的伦敦春节
历史上,英国庆祝春节,目的很单纯,仅是为了感谢当地华人对英国社会作出的贡献。当地的华人大部分是香港或广东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祖辈在移民到英国打拼时,香港尚未回归中国,因此,很多人其实对中国大陆的发展产生不了共鸣,过春节往往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身份认同,与政治无关。
习主席2015年10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恰好那个时候我在英国交换,也有幸到伦敦参加了当时的欢迎活动。
自那开始,从我自己的生活感受上看,中英关系确实越来越好。
自习主席访英后,2017年的伦敦春节庆典活动第一次有了标语,叫做 “Celebrating China's Past and Present” (庆祝中国的过去与现在)。2018年的主题则变成了 “黄金时代:庆祝中英友好关系迈进新里程”,并且可以随处在活动现场看到。
通过这两年的标语我们能看出,过去那个目的已经变了,春节不再仅是伦敦华人们自己的节日,随着中国大陆留学生成为英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陆华人群体的逐步壮大,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中英关系的升级,伦敦春节已经升级成了中英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
伦敦春节活动已经不再是华人粤语群体 “自嗨” 的舞台,而变成了两国政府和群众全体参与的活动,旨在促进中英关系的发展。
4. 亚洲人内斗:“中国新年” 和 “农历新年”
Chinese New Year,华人一般为“春节”或者“农历新年”,少数媒体会用“中国年”。
英国媒体和民众一般都称春节为 “Chinese New Year”,中文直译就是“中国新年”。
这样的翻译使得越南、韩国这些也过春节的人不服,他们声称:
凭什么春节是中国新年,我们也过春节,你们应该翻译成越南新年或者韩国新年,或者大家各退一步,统一称呼 “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这个比较中性的词,大家皆大欢喜。
(翻译:这是农历新年,不是中国新年,它不属于中国,韩国、越南、日本人都在庆祝这个节日,请尊重它)
他们认为西方媒体不应该把春节称作 “Chinese New Year”,这样会使西方人认为春节仅仅是中国人独有,伤害了韩国和越南人民的感情。
因此,每年春节期间,社交媒体Facebook和Twitter上公众号一旦有中国新年的祝福,你就会发现下面有很多 “不是中国新年,而是农历新年,我们越南也过春节”的评论。
5. 华人内斗:Kung Hei Fat Choi 是什么?
文章前面提到,由于英国的华人群体曾经以说粤语的香港和广东移民为主,他们活跃于英国社会的各方各面,因此,多年以来,英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就是:
中文 = 粤语
中国菜 = 粤菜
中国人过年方式 = 广东人过年方式
很多英国人最熟悉春节祝福语都是粤语:
Kung Hei Fat Choi 和 San nien fai lok(粤语的 “恭喜发财” 和 “新年快乐”)。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来自北方不会听粤语的人过年期间到了英国,一位英国人祝他 “Kung Hei Fat Choi”,他可能一头雾水。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我朋友身上过。
过年期间,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就在华人圈子引起了争议。
文章作者是北京人,他以北京人的视角论述:
伦敦春节的习俗需要改改,以迎合中国大陆人的口味。
伦敦春节庆典的很多习俗比如舞龙舞狮都是广东地区典型的过年方式,已经代表不了全中国。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陆说普通话的游客和华人群体来到英国,他们听不懂粤语式的过年问候,引起不了共鸣。
这篇文章瞬间引战,大部分人持批评意见:
英国华人的过年方式不应该改变,因为英国华人还是以广东人为主,不需要为了迎合中国游客和大陆留学生的口味而改变自己多年的习俗。需要尊重当地华人群体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一昧的迎合中国游客只会变成一种肤浅的 “消费主义”。
这种观点就是:“留我们 英国当地华人自嗨就好了,不要多管闲事”
也有部分人持有赞成观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随着中国经济变强,北方的游客越来越多,中英关系越来越好,单单的广东文化确实不能代表全中国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北方的风情。
前面提到,随着伦敦春节活动已经变成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平台,而不再单单是当地华人的舞台,未来的北方元素会越来越多 。
现在英国最通用的过年问候是普通话的“Xin Nian Kuai Le” “Gong Xi Fa Cai”和粤语的 “Kung Hei Fat Choi”。
为什么“Xin Nian Kuai Le” 和 “Kung Hei Fat Choi” 不能相互尊重并存呢?
伦敦地铁的新年祝福,普通话的恭喜发财
欢迎查看往期文章
点击下方蓝色划线字体即可查看
请扫码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可转到充满争议的英国卫报文章